1.0725结构钢热处理工艺

1.0725结构钢热处理工艺

价    格

更新时间

李斯斯
13641881955 | 021-37789986
  • 联系人| 李斯斯
  • 联系电话| 021-37789986
  • 联系手机| 13641881955
  • 主营产品| 模具钢材,结构钢材,不锈钢,铍铜,石墨电极
  • 单位地址| 上海市松江工业园区横港路20号
查看更多信息
本公司最新发布
本页信息为上海威励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“1.0725结构钢热处理工艺”产品信息,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“1.0725结构钢热处理工艺”价格、型号、厂家,请联系厂家,或给厂家留言。
上海威励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为您提供1.0725结构钢热处理工艺。

 1.0725 热处理工艺

 1.0725 冷作模具有钢,按其所制造具的工作条件,应具有高的硬度、强度、耐磨性、足够的韧性,以及高的淬透性、淬硬性和其他工艺性能。用于这类用途的合金工具用钢一般属于高碳合金钢,碳分数在0.80%以上,铬是这类钢的重要合金元素,其分数通常不大于5%。但对于一些耐磨性要求hen高,淬火后变形很小模具用钢,zui高铬分数可达13%,并且为了形成大量碳化物,钢中碳分数也hen高,zui高可达2.0%~2.3%,冷作模具钢的碳含量较高,其组织大部分属于过共析钢或莱氏体钢。常用的钢类有高碳低合金钢、高碳高铬钢、铬钼钢、碳铬钨钏钢等。热轧模具分为锤锻、模锻、挤压和压铸几种主要类型,包括热锻模、压力机锻模、冲压模、热挤压模和金属压铸模等。热变形模具在工作中除要承受巨da的机械应力外,还要承受反复受热和冷却的做用,而引起很大的热应力。热作模具钢除应具有高的硬度、强度、红硬性、耐磨性和韧性外,还应具有良hao的高温强度、热疲劳稳定性、导热性和耐蚀性,此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淬透性,以保zheng整个截mian具有一致的力学性能。对于压铸模用钢,还应具有表面层经反复受热和冷却不产生裂纹,以及经受液态金属流的冲击和侵蚀的性能。这类钢一般属于中碳合金钢,碳分数在0.30%~0.60%,属于亚共析钢,也有一部分钢由于加入较多的合金元素(如钨、钼、钒等)而成为共析或过共析钢。



  1.0725
材料号:1.0725
牌号:1.0725
标准:en 10277 - 3 : 2008 
●特性及应用:
1.0725材料,德国牌号特种钢。
●化学成分:
碳 c:0.12 - 0.18
硅 si:≤0.4
锰 mn:0.9- 1.3
磷 p:≤0.06
liu s:0.08 - 0.18




 1.0725  用钢——如桥梁用钢、船舶用钢、锅炉用钢、压力容器用钢、农机用钢等,5、综合分类 。(1)普通钢 ,a碳素结构钢(a) q195;(b) q215(a、b);(c) q235(a、b、c);(d) q255(a、b);(e) q275,b低合金结构钢 ,c特定用途的普通结构钢 ,(2)you质钢(包括you质钢) ,a结构钢(a)you质碳素结构钢;(b)合金结构钢;(c)弹簧钢;(d)易切钢;(e)轴承钢; (f)特定用途you质结构钢。b工具钢(a)碳素工具钢;(b)合金工具钢;(c)高速工具钢,c特殊性能钢(a)不锈耐酸钢;(b)耐热钢;(c)电热合金钢;(d)电工用钢;(e)高锰耐磨钢。辐条用钢丝(gb1201-89) 腕表用高速工具钢银亮钢棒和不锈钢及钴基合金圆丝(yb470-64)(yb471-64) ,合金结构钢丝(gb3079-82) you质碳素结构钢丝(gb3206-82) 。高速工具钢丝(gb3080-82) 碳素工具钢丝(gb5952-86) 。不锈钢丝(gb4240-84) 琴钢丝(gb4358-84) ,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(gb5223-85) 焊接用钢丝钢号(yb/z11-76) ,五、高温、耐蚀及精号和用途 ,高温合金(gbn175-82) 精金(gbn291-89) 。



上海威励售后服务、服务承诺: (1)、为用户服务做到热情、周到。在办理业务中,不怠慢用户。(2)、实行365天服务制,节假日与平时一样,照常办理业务。加工及装车发货。(3)、积极帮助用户解决困难。用户在办理业务中遇到困难,须外部解决,主动协调;须内部解决的,及时解决,不推诿扯皮。



     本公司主营: 模具钢材 - 结构钢材 - 不锈钢 - 铍铜 - 石墨电极
     本文链接:https://shweilimj.zhaoshang100.com/gongying/157935156.html
    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,谢谢!
     联系电话:13641881955,021-37789986,欢迎您的来电咨询!

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